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太阳成集团tyc9728认真落实福建省委教育工委要求,广泛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校共报名组建实践队伍166支,参与师生869名,围绕文明探源、红色文化、文脉守护、“闽人智慧”、精神文明、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新闻舆论、交流互鉴等九大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一是统筹校内资源,活用实践基地
优化顶层设计,推动“三个融合”。统筹校内资源,形成“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学院推进、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以社会实践为抓手,采取“三个融合”,一是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把课堂的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相融合;二是将专业特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主题与赓续中华文脉的主题联合起来,在实践中培育中医学子的风采;三是将校园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要求融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积极探寻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亲临实地、感悟体验,不断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共同推进和丰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活用实践基地,上好“大思政课”。联合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专业和人才优势,围绕“领袖足迹”,挖掘党史中的精神富矿,组织学生前往福建博物院、马尾造船历史陈列馆、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沙县俞邦村、闽东革命纪念馆、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等多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发挥实践基地在立德树人和社会服务的资源优势,提高福建红色资源的“育人”效能,上好“大思政课”,讲好福建红色文化故事。
二是精密组建团队,推进实践成效
探寻文化谱系,传颂中华文脉
学校共组织30支实践队伍,在福州、泉州、漳州等地,通过走访文化遗址,参观博物馆,利用文物、古籍等资源,探寻侯官文化、船政文化、南岛语族文化,传承中华文脉。
康复医学院寻脉探源队以“探索泉州文脉”为主题,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观摩”的形式学习感悟泉州文化,领略泉州多元文化的包容汇聚,鉴赏泉州开元寺建筑的历史韵味,感受泉州传统技艺的匠心独具,对家乡多元特色的泉州文化有了更深入的领悟,也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厚的文化认同。
人文与管理学院“侯官古韵,船政新篇”实践队深入福建福州侯官古村落、船政博物馆,通过走访当地居民,考察与船政相关的历史建筑与遗址,感受根源于侯官文化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船政精神,并用自身创造力,以绚丽色彩与独到笔触在作品中再现古村落的神韵和船政遗风,以此向历史致敬。
挖掘党史财富,讲好红色故事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校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红色资源的优势,组织38支红色文化实践队,依托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闽东革命纪念馆、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中医学院“承岐黄薪火,续红医文脉”实践队前往三明市明溪县滴水岩红色旅游景区、三明市建宁县都上红军医院、龙岩市上杭县障云村红军医院、龙岩市新罗区美山红军医院,在革命遗迹中深入探寻红色医药文化,感受浓厚红色文化底蕴,传承、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中西医结合学院红色小队前往古田会议旧址、上杭县毛泽东纪念馆以、毛泽东故居、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福音医院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并通过红色文化宣讲、红色知识竞赛以及交流分享会等方式向长汀县第四中学学生传播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中西医结合学院红色小队在长汀县第四中学进行红色文化交流分享
考察文化遗产,厚植历史情怀
文明弦歌不辍,文脉延绵不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倾注了巨大心力。学校40支实践队伍对我省多处文化遗产基地进行学习调研,领略文脉精华,厚植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
中西医结合学院“守护福州古厝”社会实践队三次前往福州宏琳厝,听宏琳厝第八代族人卢书棋老师与第九代族人刘赛珍老师讲解宏琳厝的灾后建设与修复过程,在感受古厝所蕴藏的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坚定了队员们想要振兴福州古厝的理想与信念。此外,实践队还邀请了福州市委党校专攻古厝保护的专家王赣闽教授来带领队员们学习福州古厝的修复历史以及修缮方式,深刻感受到了守护福州古厝的责任之重。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对古厝新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也希望能够更大范围地宣传保护福州古厝的重要性,为振兴古厝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学院“刻木为偶,以偶做戏”——探索与守护福建木偶戏实践队探寻漳州古城布袋木偶戏博物馆以及木偶戏的文创店,追寻着经典剧目《大名府》《指掌乾坤》《雷万春打虎》的痕迹,并有幸邀请到漳州木偶戏巨擘——杨胜的第二代传承人的弟子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关于传统木偶制作,以及表演的方式,领略来自闽南地区独特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指掌之下的匠人精神,领略指掌文化的浪漫。
中西医结合学院“守护福州古厝”社会实践队听取王赣闽教授对福州古厝修复史的讲解
感悟闽人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福建人民在世代相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价值追求、思想创造、技艺传承。这些跨越时空的智慧光芒,照亮了闽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校17支实践队在福建各地探索八闽各大文化,凝练文化精华,传播“闽人智慧”。
中西医结合学院“寻茗探韵”实践队前往泉州市安溪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茶乡,与茶农和茶艺师们近距离接触,与国家非遗技艺传承人创立品牌——八马茶业董事长深入交流,了解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亲身体验铁观音茶文化的魅力,体会茶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充分领略茶道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传承。
人文与管理学院“千秋瓷韵,山水物华新”团队前往被誉为世界瓷都的德化县,探寻中国陶瓷文脉。通过前往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屈斗宫古窑址保护遗迹参观学习,探索非遗魅力,领略开拓创新、永不言弃的匠人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中西医结合学院“寻茗探韵”实践队在安溪茶业学校合影
深入社区街道,践行精神文明
社区工作是社会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据点。为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共支10实践队深入各个基层社区开展社区调研采访、志愿服务活动、对话“八闽楷模”、了解“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新风正气福建“名片”,进一步感悟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西医结合学院“杏林正气传春风,德行社区显青春”实践队走进闽侯县甘蔗街道三福社区,联合三福社区义写春联活动,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并对社区内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及三福社区党总支书记进行采访,让实践队对“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的新风正气福建名片有了深入了解,更以青春的视角深刻体会到了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中西医结合学院“文明一枝花 健康科普行”实践队在寒假期间开展“三进”活动。在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实践队通过与军门社区工作人员、“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书记交流探讨,深入感受社区文化,体悟党建力量;在中国第一家福文化书店——福书轩,实践队与店长就宣传好福文化展开交流,探有福之屋品有福之味,感受福文化的深层内涵;在柘荣县第一中学,实践队与柘荣学子们共同开展“文明一枝花 健康科普行”活动,向柘荣学子们开展脊柱侧弯健康科普,激发他们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激情与兴趣。
中西医结合学院“杏林正气传春风,德行社区显青春”实践队在三福社区开展健康科普宣传
中西医结合学院“文明一枝花 健康科普行”实践队向柘荣学子们开展科普活动
走近乡旅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文化振兴是一个重要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学校12支实践队实地考察“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等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了解乡村文化发展路线,助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
中西医结合学院“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社会实践队分别前往邵武市龙头村、国家中药材(多花黄精)良种繁育基地、邵武市碧桂园社区“智慧养老”展示馆及水北镇福寿康养院等地,深入走访调查,深刻体会其念好“绿色产业经”、找准“发展致富路”、守护“夕阳落日红”的理念精神,种好“生态树”“致富树”“幸福树”三棵大树。
人文与管理学院“千秋瓷韵,山水物华新”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小湖村、高阳村,创新“文旅+”新业态发展,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带来的新变化。创新与传统的交融,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更以传承和创新的视角让成员们深信,牢记嘱托,千年窑火终将绽放出新时代光彩。
中西医结合学院“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社会实践队前往邵武市龙头村
人文与管理学院“千秋瓷韵,山水物华新”团队前往高阳村
三是拓宽宣传,扩大实践影响力
为扩大寒假社会实践影响力,及时总结凝练,活动共宣传报道49篇,其中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青网等国家级媒体6篇,累计阅读量达66413人次。其中《太阳成集团tyc9728“文明一枝花 健康科普行”实践队开展“三进”社会实践活动》《太阳成集团tyc9728药学院:追红逐迹畲乡行,红色畲韵促振兴》《学校思政 | 太阳成集团tyc9728马克思主义学院: 追寻领袖足迹 种好“三棵树”》《福中医学子社会实践 传播闽地中医药文化》,先后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青网发表。
青春当奋斗,实践增才干。近三年,学校以社会实践为抓手,融合开展思想引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基层就业等工作,引导百余名学生前往基层就业。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能继续主动到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