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df.wenweipo.com/2016/10/24/pdf16.htm
在太阳成集团tyc9728中医专业大四港生潘思宜身上,你可以感受到年轻的她对学习中医的坚守。「作为热爱中医的年轻一代,希望能够为中医的发扬光大尽一份微薄之力,传承国粹,吾辈有责。」潘思宜说。
■香港文汇报记者 苏榕蓉、特约通讯员 林铭 福州报道
潘思宜从香港庇理罗士女子中学毕业后,顺利考上香港理工大学的生物科技专业,但是潘思宜却放弃了。「我本身对生物科技专业了解比较少,兴趣度不大,最后决定圆自己的学医梦。」谈及赴内地学中医的原因,潘思宜表示,内地在中医方面有底蕴深、资源多、师资好,学术交流多等优点。「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中医的根在内地。」
家族熏陶 传承中医国粹
潘思宜告诉记者,她对医学的兴趣算是家族渊源。从小在家族氛围熏陶下,她对中医和西医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中医感觉更加有趣,像是牛肉干越嚼越有味。」潘思宜说,「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都很感兴趣,如果各种国粹逐渐消失或者被否认会很可惜,所以我决定投入到中医的传承中,希望能够为中医的发扬光大尽一份微薄之力。」
在潘思宜的眼中,中医属于自然哲学而非自然科学。她清晰地记得读大一时的第一节课,老师将中西医的差别解释为:西医治人的病,中医治病的人。「这是对我思考模式的第一次改造。」潘思宜说。对中医有了感性的认识后,潘思宜便确立了学习中医的方向。
多学多做 力求知行合一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中医理论课,老师用了好几节课教学生分辩「证」和「症」的区别,「为了让我们体会到当中的微妙区别,老师提出了大量的医案例子及情景题协助我们去感悟,这也是我首次感悟到中医认真到『锱铢必较』的程度,但同时独具魅力。」
潘思宜开始慢慢接触《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亦逐渐学会了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技能。身边朋友的轻症,诸如暑湿感冒、痛经、头疼等等,潘思宜都可在望、闻、问、切后对症下药,也经常热心地告诉好友们一些中医保健知识和常见病痛的医治方法。此外,潘思宜亦活跃于学校的针灸协会等,为他人义诊积累经验,同时力求「知行合一」,学到诸如按摩等知识时,就和室友们相互「验证」。「多学多做,慢慢累积成就感,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理想主义者。」
潘思宜第一次见习是今年暑假在厦门海沧医院,为期八周,主要是观摩学习医院运作,积累临床诊疗和沟通经验。她告诉记者:「通过实习,不仅感受到了在医院工作的氛围,巩固了理论知识,还累积了点检体的手感经验,培养了治疗思路。」
对于未来,「就业问题暂时还没考虑」。 因内地拥有比香港更完善的中医培训体系和临床实践平台,「至少在内地完成硕士学位和规培,再考虑留在内地发展还是回港。将来的路怎么走,最主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清楚自己真心想做什么。」潘思宜认为,世界变得很快,目标清晰是关键。